侧边栏壁纸
博主头像
币圈前沿

获取币圈前沿资讯

  • 累计撰写 3493 篇文章
  • 累计创建 511 个标签
  • 累计收到 0 条评论

目 录CONTENT

文章目录

交易员Eugene:企业加密货币储备打开传统资金缺口!可能是山寨币最后一波机会

币安小助理
2025-08-04 / 0 评论 / 0 点赞 / 0 阅读 / 0 字
广告 广告

币圈子(120BTC.COm)讯:去中心化资产信托(Decentralized Asset Trusts,DAT),或者用大家更熟悉的名字「企业加密货币储备」在2025年内迅速在华尔街与新创业界翻红。资深交易员Eugene Ng Ah Sio警告,这可能是传统资金大举拥抱山寨币的「最后机会」。

企业加密储备打开传统资金缺口

DAT将区块链托管、所有权与透明管理写进智能合约,省去中心化中介,让银行、保险与退休基金得以绕过监管边界,曲线涉足加密市场。它被不少机构视为当前「山寨币ETF的替代品」,提供低成本且合规的持币通道。法规也跟上脚步,《CLARITY Act》等新框架补上法律空洞处,让大型资金更安心进场。

在Eugene看来,DAT之所以抓住市场神经,正因它把原本散落于场外的流动性「吸到局里」,而且一次网罗PoS代币、效用型代币以及未来可能的代币化实体资产。他说:现在已经相当明显,大部分资本不是无法、就是压根不想透过直接买币的方式来跨越传统金融与加密之间的鸿沟。当前的DAT更像是山寨币ETF的备胎版本,虽然形式接近,但终究不是正品。我们还没真正看到哪个DAT成功引爆资金洪流涌入某条链或某个代币的实例,但鉴于传统金融圈对以太坊的偏爱,这种情况随时可能上演。理论上,如果资金真的大举涌入,原生加密项目的表现应该会被比下去,只是市场目前似乎还没意识到这点。虽然我认为DAT已经接近它的短期高点,但真正的疯狂,恐怕还没来。

从股票到链上

机构投资者常因合规限制无法直接持有山寨币,却被允许参与拥有加密资产的上市公司。比特币「国库派」Strategy的示范,让更多人意识到同样策略可复制到DAT。银行与家族办公室购买持币信托份额,即可在资产负债表上标注「代币曝险」,同时继续遵守传统会计与审计规范。

需求端也不断扩张,根据Ripple报告,2020至2024年,传统金融对区块链初创的投资增加345笔,机构级托管方案与跨链基础设施成熟,进一步降低了进场门槛。

潜在风险

DAT初期乘着「灰色地带」快速成长,但资产组合愈来愈多元,证券化争议浮上台面,监管机构预料将严查信息揭露与客户审查。洗钱防制、KYC、智能合约漏洞及流动性压力,都是投资者需要评估的硬问题。

“真正的疯狂恐怕还没来。”

Eugene指的疯狂通常是「市场上冲」,但另一层变数还是存在,要是传统资产管理巨头真正把「风险平衡表」向加密倾斜,山寨币可望迎来新一轮放大行情,但若监管转弯或是DAT的加密货币估值泡沫化,热潮也可能瞬间冷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