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子(120BTC.COm)讯:距离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上路仅剩一周,面对市场炒作风气兴盛,甚至出现本业无关企业「蹭热度」推升股价的现象,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表示,稳定币作为新兴支付工具,公众感兴趣并有所期待是正常不过,但他同时也希望投资者在消化「利好」消息时,能够保持冷静和独立思考。
股价靠喊话?金管局示警泡沫化现象
余伟文昨(23)日在金管局专栏《汇思》撰文指出,「近期随着稳定币概念的热炒,市场出现了过度亢奋的情绪」,他认为,「有必要防范市场和舆论过度炒作」,并举例称:一些上市公司,不管本业与稳定币或者数码资产是否相关,只要宣称有意开拓稳定币业务即「点石成金」,股价即应声上涨、股票交易量大增之余,公司知名度亦得以大大提升。
对此,余伟文强调,金管局早前已表明,在初阶段充其量「只会批出数个稳定币牌照」,换言之,失望者不在少数。他补充说:即使取得牌照,基于我们希望稳步发展的考虑,加上初期所需要的资源投入,对公司短期盈利的贡献会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希望投资者在消化市场「利好」消息时保持冷静和独立思考。
此外,金管局还注意到,最近出现以「推销数字资产、稳定币」为名,行诈骗之实的行径,令民众蒙受损失。
余伟文提醒,按照《稳定币条例》规定,自8月1日生效日起,向香港公众宣传推广任何「无牌稳定币」,均属违法。希望市民提高警觉,以免误堕法网。
过度「概念化」
余伟文进一步透露,围绕稳定币的讨论容易集中在针对支付体系的颠覆作用,不过一旦要由虚入实,从概念和理论层面转到应用场景和具体安排,就出现明显落差。
余伟文指出,近期已有数十家机构与金管局接触,表达对稳定币业务的兴趣,但绝大多数仍停留在「概念阶段」,例如提出要「提升跨境支付效率」、「支持Web3.0发展」、「提升外汇市场效率」等愿景,但缺乏实际的应用场景,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落实方案,更遑论具备管控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至于能提供应用场景的机构,本身却缺乏发行稳定币的技术和管控各类金融风险的经验和能力。余伟文表示,对于这类机构而言,较实际的做法似乎是与其他稳定币发行机构合作,提供应用场景,而非追求作为发行主体。
严防金融风险
余伟文提到,近来各国央行、金融监管当局密切关注稳定币课题,焦点集中在稳定币的内在和外溢风险,包括对传统金融市场和银行的影响,但更大的关注点在于如何避免稳定币沦为洗钱工具。
为此,《稳定币条例》通过以后,金管局已就落实条例的监管和反洗钱两份指引征求市场意见,目前正根据反馈意见适当调整指引的要求,争取在7月底公布。
金管局预期,最终定稿与咨询草稿不会有太大的调整,而鉴于国际监管的共同关注,在反洗钱方面会订立更严谨的要求,尽量减低稳定币成为洗钱工具的风险,务求让香港稳定币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另针对近期市场上对稳定币牌照申请程序有不少的传言,余伟文预告,金管局下周将公布「稳定币发行人发牌制度」的摘要说明,文件会阐述金管局接受和处理牌照申请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