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边栏壁纸
博主头像
币圈前沿

获取币圈前沿资讯

  • 累计撰写 3217 篇文章
  • 累计创建 444 个标签
  • 累计收到 0 条评论

目 录CONTENT

文章目录

美国银行业要求暂缓批准加密货币公司信托银行牌照:恐动摇金融稳定

币安小助理
2025-07-22 / 0 评论 / 0 点赞 / 0 阅读 / 0 字
广告 广告

币圈子(120btc.CoM):随着Circle和Ripple等加密巨头积极申请银行执照,美国银行与信用合作社团体近日联名要求美国货币监理署(OCC)踩刹车,认为加密企业不具营运受托业务的能力与经验,强调应先公开更多信息,否则草率批准恐会造成不公平竞争并动摇现有金融秩序。

加密公司想拿信托银行执照?传统金融机构曝担忧

稳定币发行商Circle、Ripple、富达旗下的Fidelity Digital Assets等知名加密企业近期相继向OCC提出「国家信托银行执照(National Trust Bank Charter)」申请,试图合法提供数字资产托管、资产规划与其他信托服务,并受联邦监管。

若成功获得授权,等同于它们将跳过州层级限制,得以直接在全美营运,具备更高的监管认可性与法律稳定性。

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银行化风潮,似乎让传统金融业感到不安。美国银行家协会(ABA)联合信用合作社协会(America's Credit Unions)、消费者银行家协会(CBA)、独立社区银行家协会(ICBA)及国家银行家协会(NBA)共同在一封致OCC的公开信中,明确要求监管机构暂缓审核这类申请:加密公司的商业模式「缺乏受托性质与责任(fiduciary duty)」,若贸然通过,将是对OCC长年政策的根本背离。

银行团体疑虑:加密企业没能力也没经验,不应站在同个标准

银行业首先指出,这些加密公司的申请资料大多缺乏关键细节,不完整且不公开,难以让公众全面了解其风险、营运范围与监管影响。其中最大的争议在于:「数资产保管是否构成受托业务(fiduciary duty)?」

他们强调:「Circle或Ripple等加密公司的业务顶多以数资产保管为主,并不构成受托行为(fiduciary activity),并没有主动管理、投资或操作资产的权利、义务与经验。」

上述申请公司并未从事与信托银行相符的核心受托业务的意图或能力,甚至将保管与交易、稳定币发行、利息收入等商业模式混合,与传统信托原则有本质上的差异,不应该也不适合获得同等资格。

同时,银行业也担心此举可能带来效仿效应,并造成不公平竞争:如果这些加密公司能在不具营运受托业务的能力、资本要求又低(10%-15%)的情况下,获得与传统信托银行相同的执照与地位,那么传统银行的合规成本与资本结构将面临不公平竞争。而其他非银行机构的接连效仿,也恐怕会破坏监管的一致性,对金融体系的构成系统性风险。

他们警告,这将是OCC长期政策的一个重大偏离(fundamental departure),不能在未经公众审议的情况下仓促实施。

加密从业者反击:银行怕的不是风险,是竞争

加密领域对此的反弹声浪也不小,Custodia Bank创办人Caitlin Long指出,这场争议实际上是一场对资本门槛差异的焦虑:传统银行担心,如果信托银行能以更低的资本成本提供类似服务,那传统银行为何还要承担资本规模要求与高监管压力?

加密风投Paradigm的政府事务主管Alexander Grieve也讽刺地说:「银行和信用合作社很少在任何事情上达成一致,看来他们终于感受到来自加密产业的竞争压力了。」

金融边界重新划定:加密企业要的是一张OCC核准的全国通行证

目前OCC核准的信托银行执照,虽不涵盖传统银行的存款与放贷功能,却能让业者在联邦层级营运,免去逐州申请执照的繁琐,并对机构投资人建立更高的信任门槛。

Circle若能取得该执照,将可亲自管理其USDC储备而无需第三方托管、还能拓展其数资产信托等上游业务;Ripple则希望进一步将其稳定币RLUSD纳入联邦与州政府双重监管,并申请联准会主帐户(Master Account),将储备金直接存入Fed,强化透明度与储备安全。

面对日益严谨的稳定币监管法案(如GENIUS法案),业者希望透过取得OCC许可,整合更多金融业务,并在美国乃至全球建立合规信誉。

如今,金融疆界势必得明确划分。传统银行想守住过往的特权壁垒,加密公司则想争取平起平坐的入场券。未来几个月,OCC将针对上述申请进行公众评论与内部评估。

这不仅是对加密企业合规能力的考验,也是对美国金融体系开放与创新态度的一次重要测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