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子(120btc.cOM):Consensys创办人Joe Lubin于今晨站上纳斯达克交易所敲响收盘钟,不仅是对其ETH储备企业Sharplink的宣传,也是对以太坊走过十年风雨后的庆祝。从ICO、DeFi summer到NFT热潮,以太坊如今似乎已成了数字经济与金融网络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ㄧ。
本文将带着读者回顾以太坊过去十年跌宕起伏的道路,以及它未来十年将面对的新挑战。
Joe Lubin登上纳斯达克:庆祝以太坊十周年生日快乐
今早,以太坊共同创办人、Consensys创办人兼执行长、Sharplink董事长Joe Lubin在Nasdaq交易所敲响了收盘钟,一方面宣传其最新企业Sharplink Gaming(SBET)以及以太坊成立10周年。
他对此在X上表示:「自2015年创世区块以来,以太坊的运行从不间断,证明其强韧且稳定的特性。它不断演进,成为我们快速成长的数字世界中最可靠的信任层。以太坊如今不再是十年前的实验;它已经是数字经济与金融的新基础。」
一场从理想出发的实验:以太坊的诞生与早期挑战
时间回到2013年,年仅19岁的程式设计师Vitalik Buterin提出一个问题:如果金钱可以如比特币般去中心化,那为何应用程序不行?
同年,以太坊区块链的白皮书诞生了,一个可编程、开放且抗审查的全球网络与「世界电脑」。2014年,以太坊发起众筹,募资超过1,830万美元。隔年7月30日正式启动主网。
然而2016年TheDAO黑客事件,立即考验了这个网络的社群共识。为追回6,000万美元的被盗资金,以太坊社群决定进行争议性的硬分叉,大部分开发者与社群走向了分叉后的新链,仅有少数留在了旧的以太坊经典(Ethereum Classic,ETC)。
该事件也成为日后以太坊开发者与社群,在面对权益证明(PoS)过渡、以太坊合并(The Merge)争议声音不断时的重要应对基础。
从ICO热潮到DeFi Summer:一场由社群点燃的加密革命
2017年ERC-20代币标准引爆ICO热潮,ETH价格自2017年初的10美元跃升至隔年1月的1,450美元,成为新创专案与投资人追捧的平台。
但随着许多泡沫项目破裂后,ETH一度回落至85美元。此时,开发者们转而专注基础建设,为DeFi兴起打下根基。
2020年,「DeFi summer」点燃市场热情,Uniswap、Compound、MakerDAO等去中心化交易所、借贷等各协议纷纷崛起,使其网络TVL首度突破10亿美元。这场透过智能合约构建的全球金融实验,让以太坊真正展现了作为「世界电脑」的潜力与价值。
热潮后的危机:交易成本高昂、L2碎片化
2021年,NFT将以太坊推上主流舞台。Beeple的作品以6,900万美元天价拍出,无聊猿(BAYC)成为全球巨星的爱用头像。
然而,受惠于ICO、DeFi summer与NFT热潮,高昂的Gas fee交易成本也成了以太坊用户的最大痛点,最后使其走上了扩展性的道路,透过一系列L2与主网升级来实现。
2022年,以太坊完成重大升级「合并(The Merge)」,成功转向节能的权益证明(PoS)机制。2023年起,L2网络如Arbitrum、Optimism、zkSync争相承接主网压力,TVL一度突破500亿美元。
不过,太多L2也让碎片化现象日益严重,资产跨链成本高且流动性分散,进而削弱网络可组合性。
以太坊走入资本市场:ETF流入屡创高、储备公司遍地开花
2024年起,比特币与以太坊现货ETF在美国双双获批,引爆传统机构与美国投资人进场热潮。截至目前,ETHETF资金流入已超过96亿美元,甚至有发行商推动把ETF底层资产进行质押,探索更多元的收益模式。
同时,企业也效仿微策略(Strategy)囤积比特币的策略,开始将ETH纳入资产储备。包括Joe Lubin创办的Sharplink Gaming与华尔街分析师Tom Lee的BitMine等,都是近几个月兴起的以太坊储备公司之一。
下一个十年:如何在机构入场洪流中守住去中心化信仰?
如今,以太坊来到了第一个十周年,正迈入下一个新阶段。Lubin表示:「以太坊锚定了全球最大的开放金融生态系统,并吸引了越来越多传统机构和用户的参与。」
从储备公司出现到稳定币的广泛采用,都显示出其应用已远远超越实验阶段,进入了整合阶段,传统金融正逐步融入DeFi。
一方面,匿名开发者暨以太坊基金会顾问Aleph对此抱持乐观态度:展望未来,有大量的变革和升级正在进行中,这可能会再次从根本上改变以太坊的技术,使其更易于存取、使用并提高效能,而从不会损害其核心价值。
另一方面,都柏林大学讲师Paul Dylan-Ennis则表达担忧:「未来十年,以太坊最大的挑战将是能否保住其Cypherpunk的核心精神,在利益分配与权力集中之间,守住其理念、地位与社群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