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子(120BTC.COm)讯:Codex共同创办人haonan发文指出,USDT与USDC长年垄断规模2,670亿美元的稳定币市场,但这种「通用型」稳定币的霸权恐怕难以长久,未来针对特定需求打造的「功能型」稳定币将加入竞争。
通用型稳定币的极限:USDT、USDC给不了什么?
haonan表示,稳定币的核心是将法币数字化搬上区块链,提供全球即时结算、可程序化支付等优势。近五年,其供给量从150亿美元暴增至2,670亿美元,成为金融史上罕见的高速成长资产。
然而,市场目前集中在两大美元稳定币,也就是Tether的USDT与Circle的USDC,两者总计占比高达85%。
这些「通用型稳定币(General-Purpose)」确实带来了跨境支付和加密交易的普及,但它们毕竟以大众使用为导向,并未针对企业、支付业者或特定垂直领域进行优化。换句话说,它们的成功,也同时为「功能型」产品创造了机会。
功能型稳定币的崛起:从金融到支付的专属解方
「功能型稳定币(Purpose-Built)」的价值在于针对特定需求进行设计,内建合规、效率或专用流程整合,为市场提供超越通用型的解决方案。例如:
银行发行的稳定币:协助跨国企业优化全球资金调度。摩根大通就在自家Kinexys区块链上发行专用稳定币,用于企业流动性管理。
支付机构的稳定币:简化跨境商家结算流程。PayPal与Paxos合作发行的PYUSD,就是为了加快商家收款与兑换速度而生。
对企业发行方而言,这不只是产品创新,更是新的营收来源。因为稳定币背后的准备金能产生利息收入,相对于现金更能直接捕捉其经济价值,无须再依赖USDT或USDC的功能扩张。
企业与支付场景:稳定币带来的颠覆性效率
以跨国企业为例,传统总部到子公司的资金划拨,往往受限于跨境汇款成本高、处理慢、流程繁琐等问题。但在功能型稳定币的架构下,整个流程被彻底重塑:
总部透过平台将法币兑换为稳定币(Mint)并发送至子公司钱包。
子公司即时收到资金,可视需求转回当地法币(burn)。
闲置资金则能自动回流总部,实现全球资金即时循环。
他认为,这将带来三大优势:
降低闲置资金:不必再预留庞大且难以产出价值的现金储备。
即时流动性:资金随时能视需求动用。
可程式化自动化:结合智能合约,让资金流遵循规则运作。
对Stripe等支付机构来说,功能型稳定币则能改写商家结算模式。过去商家常需等待数天才能收款,如今能即时收取稳定币,再转换成本地货币,资金效率大幅提升。
发行者的三大抉择:监管、区块链与基础设施
不过,要发行成功的稳定币,无论是通用型还是功能型,发行方都必须在三大关键领域做出正确选择:
司法管辖区:不同国家对储备资产、牌照与信息披露规范差异极大,这将决定稳定币的合规基础与市场信任度。
区块链选择:通用型区块链能带来最佳流动性与社群基础,但功能型链能提供汇兑、隐私、费用与地区性合规等客制化功能。
基础设施:平台需具备稳健的发行与赎回机制,得整合API、智能合约、汇兑功能与银行出入金,确保用户能在全球范围内高效转换价值。
这些因素决定了稳定币能否被企业、支付商与最终用户大规模采用。
下一波竞争的胜利者是谁?
随着稳定币走向主流,单纯依赖USDT与USDC已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haonan强调,功能型稳定币将成为下一波浪潮的核心,谁能率先针对企业资金管理、跨境支付、产业特定需求推出专属产品,谁就能在这场新战争中抢占制高点。
未来,稳定币的意义不再只是锚定美元的数字中介产品,而是「锚定需求」的企业升级工具。